时间: 2025-01-25 03:46:09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粮油加工》(月刊)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协办的中央级综合性...
我国粮食市场开放较晚,1998年以前,我国大米加工业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唱独角戏。后随着粮改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不断被改革,非公有制企业大量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后,国内大米加工行业发展较快,市场多元化经营竞争格局已形成。但近两年,大米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开始显现,大米行业正逐步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且随国家政策的偏向,预计今后几年内大米加工业面临着“洗牌”格局。
加工公司数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江西1 273个,黑龙江1 167个,湖北948个,安徽493个,辽宁419个,江苏398个,湖南352个,广东333个,四川325个,吉林314个。大米加工公司主要分布在稻谷主产区,属于原粮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
据统计,2009年我国大米产量5 723.8万t,较2008年增加940.8万t,增幅为19.7%。其中:特等米1 606.5万t,标准一等米3 565.4万t,标准二等米370.6万t,糙米76万t,其他105.3万t。由于竞争非常激烈及人民消费质量日益提升,大米加工公司设备质量也逐年提高。
据统计,2009年我国大米加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为44.4%,较2008年下降2.9%,产能明显过剩。产能利用率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天津73.5%,上海61.6%,江苏61.4%,广东57.6%,安徽56.3%,河南56.1%,湖南56%,内蒙古52.3%,福建51.2%,湖北49.2%。
目前,我国大米加工公司仍明显存在“小、散、低”的状况,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其中“小”表现为2009年我国稻谷日加工能力在100t以小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65.2%以上,中小型加工公司占据主导。“散”表现为大米加工公司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低”表现为设备利用率低,2009年全国大米加工公司产能利用率约45%,且近两年有下降趋势,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2009年,我国大米加工公司继续通过重组兼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大中型大米加工公司数量增加。据统计,2009年度日处理稻谷400 t以上的大米生产企业达153个,较2008年增加了48个,增幅41.7%,产能3 442.8万t,较2008年增加1 063.8万t,增幅44.7%。
2009年,国内大米加工行业当中,企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民营企业从数量、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都呈继续增涨态势,而国有公司数却继续减少。据统计,2009年入统大米加工企业数量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9.8%,较2007年下降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增加0.3%;非公有制企业占89.7%,增加0.3%。出现此种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风险小、资本少,经营灵活、管理和运行成本低,且对市场反应灵敏,一般采取低价销售策略占领市场。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设备先进、质量稳定,但缺乏灵活经营机制,经营成本大、产品价格高,在缺乏大宗产品营销售卖订单的情况下,面对中小型企业竞争较被动。
自2008年以来,无论是原粮收购、产业布局,还是产业链的延伸、品牌的竞争等,国内大米龙头企业竞争都愈加激烈,且这种格局预计还将延续,有行业人士甚至大胆预测,几年后大米加工行业将逐渐形成益海、中粮、中储粮、北大荒四足鼎立的局面。从2009年东北粳稻上市来看,北大荒、中粮、益海凭借各自优势积极入市抢购,据悉,截至2010年4月末,北大荒累计收购2009年产粳稻150万t,益海40万t,中粮10万t。同时,在产业布局上,2009年益海、中粮竞争升级,大手笔建厂,从东北江苏粳稻产区到江西安徽籼稻产区,再到西部销区,产能不断增加,据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未来2~3年中粮希望可以发展10~20个粮油加工基地,主要加工米、面、油产品。另外,“金龙鱼”、“福临门”等小包装米品牌战争也开始打响,充分发挥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结构优势。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着眼于高附加值、体现循环经济的精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如湖北的福娃集团近年先后推出了糙米粥、糙米卷、饼干等新产品。益海嘉里2010年也宣布,将正式引入新的中高端小包装品种稻米油,未来3~5年旗下稻米油产量将达到10万t以上;米业巨头北大荒集团也于2009年4月与北大荒希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投建30万t稻谷稻米油综合加工项目,可年产稻米油12 000 t。据统计,2009年我国大米加工副产品米糠861.5万t,其中:制油用米糠76.8万t,占总量的8.9%;饲料用米糠317.3万t,占总量的36.8%。大米加工稻壳1 497.5万t,其中:发电用稻壳57.5万t,占总量的3.8%;供热用稻壳430.8万t,占总量的28.7%。但稻谷加工的副产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中小型加工公司仍然占多数,无法开展规模化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产业链条短,还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产业整体效益不高。
3月份,《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已由工信部上报国务院。据悉,这份规划内容提出,要对中粮、中储粮等涉粮央企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同时,作为目前中国粮油加工行业主力的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可能要被作为“落后产能”淘汰掉。对于政策实施后对中小大米企业带来的冲击,中国粮食协会会长白美清的观点是,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学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他所设想的国内粮食加工企业体系是:以全国性的中央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性的集团企业为支柱,以小而精有特点的非公有制企业为补充,形成分布合理的企业群。预计受此影响,未来10年内,我国大米加工企业将面临着“大洗牌”格局。
除政策之外,市场本身具有“优胜劣汰”的功能。中小型企业虽然经营机制十分灵活,但抗风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且在资金、粮源的掌控、大米加工质量、销售网络、品牌上均处于弱势,容易受到大中型中企业的挤压,难有说话权。因此,受市场因素影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仍将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呈现规模化经营趋势。
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调控目标,也是市场发展运行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能过剩严重,且彼此竞争激烈,为更多的占有市场,近年来抬价收购稻谷、压价销售大米的无序恶性竞争频繁出现,导致市场持续出现“稻强米弱”格局,致使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部分企业甚至在保本或亏损状态下挣扎,久而久之,开始被淘汰。而大中型加工企业依靠资金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并通过整合提升,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产业链,以集约化生产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另外,从政策方面看,国家也在持续出台政策,扶强扶优一批大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支持企业改组、兼并、整合,优化资源,做强品牌,做大市场,促使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品牌大米销售市场逐年扩大。稻米产业将从生产优势、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优质、专用、无公害稻米品种是发展方向。品牌大米市场影响大,销售相对稳定,竞争优势较突出,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来,一些大米加工企业积极实施名牌工程,通过培育和宣传品牌,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目前国内较大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如益海嘉里、中粮等都走高端消费市场路线,小包装米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首先,为抢占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体制,生产销纵向一体化,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产业链建设已成为目前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纵向产业链的建设,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其次,在大米加工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如何拓展自己的业务,实现利润?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企业对谷物深加工利用已实现了产业化,而我国大米加工企业横向产业链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谷物除了加工主产品外,还可将主产品及其副产品如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米皮等进行再加工,制成新的产品,实现物尽其用。如利用碎米可制取多功能淀粉、淀粉基脂肪替代物;利用米糠可提取稻米油、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功能性多肽;利用稻壳可以制备白碳黑、活性炭,生产多种美容化妆品。因此,稻谷主副产品是食品、化工、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市场前景乐观,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预计也将成为后期大规模的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