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24 07:40:31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近年来,丹凤县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立“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选拔体系,着力锻造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公务员队伍,为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注重源头培养,精“选”培源蓄活水。一是广开渠道“招”。着眼发展所需,在统筹编制数量和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招录职位和资格条件,坚持镇办满编招录,公务员总量持续壮大、结构更优化。二是选调并举“进”。坚持基层和实践导向,严把资格条件、程序和档案审核等公务员选任调任关口,有序推动各方面、各层级优秀年轻事业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充实到镇办、部门领导班子。三是动态研判“储”。分类别、分专业建立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储备库,实行每人制定一份帮带计划、每月填写一次工作纪实、每季度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年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年底进行一次总结汇报等“六个一”培养机制,强化综合研判考评,着力推动公务员队伍由“单纯增量”向“增量提质”转变。
(二)注重培训锻炼,优“育”提能增才干。一是在专业培训中长才干。聚焦干部能力弱项、知识短板、经验盲区,大力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文旅产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应急处突等各类专业化培训班12期、培训1300人次;举办2024年全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期45人;邀请20余名专家学者到县内授课,培训干部和专业人才500人次;分批分期组织干部到南京、昆明、青岛、厦门、商州、柞水等地开展培训和跟班实训,学习成功做法,引进先进经验;组织全县经济部门和各镇办分管领导、业务干部52人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丹凤县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公务员善为、会为能力,推动丹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二是在交流培养中见世面。依托雨丹协作,加大跨地区交流力度,近年来共选派14名公务员到南京雨花台区等对口协作地区挂职交流,促进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建立导师帮带机制,11名县级领导帮带23名年轻科级干部,36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与80名新录用公务员结对帮带,助力尽快成长成才。三是在实践锻炼中强本领。加大实践锻炼、平台历练力度,实施“四个一批”培养锻炼工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选派52名优秀年轻公务员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墩苗历练,慢慢地加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
(三)注重监督考核,严“管”厚爱强担当。一是日常监管“严”。注重日常监督管理,建立谈心谈话、提醒约谈等制度,及时掌握公务员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校准成长路径,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第一时间提醒、帮助改正。严格落实乡镇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规定,常态排查清理抽借调干部,确保基层公务员队伍稳定。认真落实《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刚性执行离职从业限制规定,夯实单位监督主体责任,建立人员台账,及时来更新信息,分析辞职原因,定期回访关心。二是考核考评“实”。坚持依事评人、量化考人、考准考实,制定公务员平时实绩《考核办法》,出台镇(街道)“夺旗争先”、县直单位“评议交帐”两个《考评办法》和丹凤县争先进位“争一流夺红旗”《奖励激励办法》,建立“三评+回炉”教育机制,近年来,累计“回炉”教育干部160人,倒逼干部担当作为,练就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三是关心关爱“暖”。健全公务员关心关爱机制,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年休假、工资待遇保障等制度,规范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稳步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持续落实差异化乡镇工作补贴,严格执行年度考核奖镇办高于县直机关20%标准,加大对先进典型表彰奖励,今年来,晋升公务员职级164名,2023年及时奖励先进集体2个、公务员12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嘉奖189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等次记三等功95人。
(四)注重挖掘潜能,善“用”其才激活力。一是树牢导向“用”。坚持在重大工程、重点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考察和识别公务员,用足用活“三项机制”,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的鲜明用人导向。二是突破常规“用”。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和选用力度,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惯性思维,打破隐形台阶,探索县委常委会面试圈选年轻副科级干部机制,促使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三是优化结构“用”。聚焦班子结构优、功能强,根据每个岗位和每名公务员特点,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大胆使用年轻公务员,有效解决了结构不优、梯队不足问题。目前,全县镇办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岁数为40.5岁,班子整体功能逐渐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不断激发。
(一)公务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丹凤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服务“三农”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责,而镇办涉农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较少,服务“三农”专业人才明显偏少,同时,懂法律、外语、写作、经管、镇村规划、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等急需的紧缺人才也相当欠缺。从年龄结构来看,全县公务员35岁以上占比67.78%,公务员队伍年龄明显老化,这些年纪较大公务员基层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思想观念陈旧,掌握办公信息化的能力稍有不足,而新招考录入的年轻公务员文化水平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心浮气躁,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深入基层吃苦耐劳、与群众打交道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二)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近年来,由于从中央到各省、市,不断加大从基层遴选公务员的力度,一方面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年轻公务员离开县镇基层公务员岗位的速度,造成留人难。特别是考入县镇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的外地考生,刚开始是为了进入公务员队伍,一旦录取,参加工作以后,因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就想尽办法考到省、市机关或调回原籍,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
(三)整体能力跟不上新要求。当前,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新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首先,能力素质与县镇两级机构承担的职能要求不相适应。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要求基层公务员具备全方位的能力素质,遇到很多问题都能应对。但面对复杂局面,有的公务员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孤立地看待和处理复杂局面,因此导致事件时有发生。其次,依法行政的意识还不够强。公务员是基层依法行政的主体,身处基层一线,是国家机关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桥梁,其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直接影响国家依法行政的推进。当前,随着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纵深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不当行政问题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失职不作为、违反法定程序或正当程序等。
(四)缺乏干事创业激情。一些年龄偏大的公务员都会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标准常常停留在过得去就行、不出事就行,缺乏争创一流的干劲和魄力。一些年轻公务员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模糊,有“躺平”心理,工作热情不高,身上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激情和干劲。一部分公务员往往在同一个岗位上班时间过长,看不到晋升的空间和变化的情况,容易对工作产生麻木和厌倦,同时工作内容和获得感不相匹配,进取心和积极性也受到了挫伤,导致干事创业热情消退,因此不安心工作,不思进取,工作拖拉。
(一)科学招录遴选,让公务员“定心”。发挥招录主渠道作用,科学分析全县公务员队伍结构,制定科学合理招录计划,加大急需紧缺专业公务员招录力度,落实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要求,确保公务员在基层安心。建议市级以上部门要对遴选的数量和比例进行限定,确保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员能够安心扎根基层。同时,在推荐环节要加强组织部门的把关作用,对于“只学不干、推诿躺平,不作为、乱作为,准备熬过试用期、混满服务期、搞自我设计和预设晋升路线的人员,坚决不予组织推荐。开展遴选时要统筹考虑《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基层换届等工作中对年轻干部配备要求,要保持换届后基层领导班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要保障基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
(三)开展专业培训,给公务员“充电”。立足当前,适应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快专业相关知识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别、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公务员精准化培训。探索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比如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提高基层公务员会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放眼长远,积极选派一些潜质较好的人才出去考察和学术交流或到院校进修,切实为这些整天呆在基层、忙在田间的公务员创造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平台,为公务员的成长铺设“快车道”。
(三)加大选用力度,给干部“鼓劲”。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围绕大胆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和重大斗争一线干部,建立健全在基层一线磨炼考验、培养选用考察干部机制,对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一线承担重要工作的干部进行全方位检验,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向一线干部予以倾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年轻公务员既有干头又有奔头。分期储备一批拥有高学历、熟悉宏观经管、农业技术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年轻公务员队伍,条件成熟时及时选拔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充分运用好职务职级并行政策,让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职级。
(四)建立容错机制,为公务员“撑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及时作出调整那些专业不对口、不懂业务、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公务员。加大行政效能督查,严格按照《公务员法》中的考核办法,对专业精神不强、懒政怠政不作为的公务员,坚决予以组织调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鼓励公务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时,可以给予容错,引导基层公务员为官敢为、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