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26 14:59:43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式,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国民总收入(GNI)原称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扣除生产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扣除生产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由此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体系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作的产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应获得的全部报酬,既包括货币形式的报酬,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报酬。最重要的包含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单位为其员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补充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离退休金、单位为其员工提供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的福利和报酬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其中,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和土地等)所征收的各种税收、附加费和其他规费。生产税分为产品税和其他生产税,产品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关税、出口税等;其他生产税主要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生产补贴则相反,它是政府为影响生产单位的生产、销售及定价等生产活动而对其提供的无偿支付,包括农业生产补贴、政策亏损补贴、进口补贴等。生产补贴作为负生产税处理。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的全部过程被转移到其产出中的价值。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指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后者称为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包含: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住户生产用于自身消费的货物(如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以及纳入生产核算范围并用于自身消费的服务(如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银行和保险机构提供的间接计算的金融服务。
政府消费支出指广义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营收的价值,后者等于广义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住户收取的价值。
实际最终消费指核算期内常住单位实际获得的用于满足他们个人或公共需要或需求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分为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和政府实际最终消费。实际最终消费在数值上等于最终消费支出。
实物社会转移指广义政府部门免费或以没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性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指常住住户获得的用于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它等于居民自身承担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加上广义政府部门以实物社会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政府实际最终消费指广义政府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它等于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减去以实物转移形式向居民提供的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产出的,且其使用年数的限制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相关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研发支出、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获得减处置。
存货变动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革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变动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机构单位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易的经济主体。
机构部门将相同性质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机构部门。资金流量核算将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以下四个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广义政府部门、住户部门。与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称为国外,在资金流量核算中也视同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指主要是做市场性货物生产或提供非金融市场性服务的常住企业,它最重要的包含从事上述活动的各类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组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是做金融媒介及与金融媒介紧密关联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机构单位,包括从事货币金融服务、长期资金市场服务、保险服务、别的金融服务等活动的法人单位。所有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部门。
广义政府机构与广义政府部门广义政府机构指在设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或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广义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货物和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从事非市场性生产。它最重要的包含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等。所有广义政府机构组成广义政府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共同使用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组成住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所有非常住单位称为国外。
初次分配总收入收入初次分配是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增加值。生产要素最重要的包含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所有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资本的所有者因提供资本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如借贷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收入;股权所有者获得红利或参与利润分配;自然资源所有者因出让自然资源使用权而获得地租;政府因国家管理需要对生产活动或生产要素征收生产税同时也因扶持有关生产活动而支付生产补贴。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个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之和就等于国民总收入。
经常转移转移是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但又不从后者获取任何直接对应回报的一种交易。经常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都不涉及获得或处置资产(除存货和现金外)的转移。其形式有所得税、财产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险缴款、社会保险福利、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可支配总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的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结果形成各个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在各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的基础上,加上该部门应得的实物社会转移,减去该部门应付的实物社会转移,形成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反映各部门获得的对应于实际最终消费的收入总和。
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余额。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称为国民总储蓄。
资本转移指交易的一方或双方涉及获得或处置资产(除存货和现金外)的转移。资本转移包括资本税、投资性补助和其他资本转移。
净金融投资它反映各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非金融投资过程中资金富余或短缺的状况。从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指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减资本转移支出减非金融投资后的差额。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实物资产的增加额减金融负债的增加额之后的差额。
通货指以现金形式存在于市场流通领域中的货币,包括辅币和纸币。
存款指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财政存款、外汇存款和其他存款等。
贷款指金融机构发放的各类贷款,包括短期贷款、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外汇贷款、委托贷款和其他贷款等。
债券指机构单位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条件偿还的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债券、企业债券等。
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为筹集公司资本所发行的、用于证明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保险准备金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基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款和未结索赔准备金。
金融机构往来指金融机构部门子部门之间发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等。
存款准备金指各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及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向各金融机构的贷款。
国际储备资产指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外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等。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
货物指经济所有权在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的货物交易。
服务包括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行,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初次收入指由于提供劳务、金融实物资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回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和其他初次收入三部分。
二次收入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常转移,包括现金和实物。
资本账户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资本转移,以及居民与非居民之间非生产非金融实物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金融账户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涉及金融实物资产与负债的各类交易。金融账户细分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和国际储备资产。
直接投资以投资者寻求在本国以外运行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资产和直接投资负债两部分。相关投资工具可划分为股权和关联企业债务。股权包括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以及再投资收益。关联企业债务包括关联企业间可流通和不可流通的债权和债务。
证券投资包括证券投资资产和证券投资负债,相关投资工具可划分为股权和债券。股权包括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记录在证券投资项下的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均应可流通(可交易)。股权通常以股份、股票、参股、存托凭证或类似单据作为凭证。投资基金份额指投资者持有的共同基金等集合投资产品的份额。债券指可流通的债务工具,是证明其持有人(债权人)有权在未来某个(些)时点向其发行人(债务人)收回本金或收取利息的凭证,包括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公司债券、有资产担保的证券、货币市场工具以及通常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类似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用于记录我国居民与非居民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交易情况。
其他投资除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储备资产外,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别的金融交易。包含别的股权、货币和存款、贷款、保险和养老金、贸易信贷和其他。
净误差与遗漏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由于统计资料来源和时点不同等原因,会形成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平衡,形成统计残差项,称为净误差与遗漏。